9月16日,我国“十四五”规划建设的跨省区输电重点工程——藏粤直流工程启动建设。这条能源“超级大动脉”,将如何把“绿电”从西藏送到广东? 世界最强!2681公里的“电力天路”
0.009秒,西藏的绿电闪送至大湾区
作为西藏清洁电力送出的首条多端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,藏粤直流工程输电容量大、输电端数多、输电距离远,面临4300米超高海拔直流输电新技术研发与成套新装备研制、2000万千瓦级新能源并入弱电网与直流送出核心技术攻关等世界级挑战。
为了让绿电顺利到达广东,藏粤直流工程采用世界领先的“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”技术,能灵活调度不同时间、不同地区发出的绿电,减少电流的扰动和对电网的冲击,保障供电不中断。
柔性直流(flexible)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一代“电压源型”直流输电技术。大流量的常规直流汇入电网,就像一条大河流入一个水库,一旦常规直流线路“闭锁”,就像河水突然截停,会导致水库缺水。和传统“电流源型”直流相比,柔性直流对电压、频率的控制更加灵活,就像一个完全可控的水泵,能够精准控制水流的方向、速度和流量,使水库更加平稳,河流被截停的几率也大幅下降。
有了技术的保证,藏粤直流工程就能将西藏的绿电闪送到广东。整个过程只需要9毫秒,也就是0.009秒,这比眨一下眼还要快30多倍。每秒的输电量达到2800千瓦时,相当于一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。
打造“算力高地”,更需要强有力的绿电支撑
为何克服重重困难,也要建设这条巨型电力高速公路?
从经济地理角度来看,我国能源资源与需求呈现出明显的逆向分布特点,能源输送总体维持自西向东、自北向南的基本格局。
西藏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,水能、风能、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丰富;而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大省,用电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,用电需求旺盛,需要更大规模引入外省电力保障能源安全、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;粤港澳大湾区更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、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,同时也是重要的用电负荷中心。
如果说算力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大脑,那么电力就是供血的心脏。粤港澳大湾区打造“算力高地”,要支撑算力枢纽、算力集群的运转,电力需求更加迫切。
依托藏粤直流工程这条绿电输送“大动脉”,西藏的清洁能源将直达大湾区,为广州、深圳两座超大城市各增加供电能力500万千瓦,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强有力的清洁电力支撑。
当前,“双碳”目标推动能源结构加速变革,柔性电力技术与新能源开发正是这一进程的“关键引擎”。重庆森南电气有限公司将依托创新中心,推动技术研发、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三线并行,力争在3年内实现10项核心技术专利,并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电力行业生力军。